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或者碱性物质丢失导致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主要病因可以分为几大类:
1. 酸产生过多:比如在严重感染(如败血症)、
休克、心肺复苏后等情况下,组织缺氧会导致乳酸生成增加,从而引起乳酸酸中毒;另外,在一些特定的代谢障碍中,例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于胰岛素缺乏,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这些酮体在体内积累也会导致酸中毒。
2. 碱丢失过多:主要见于腹泻、肠瘘等情况,大量的碱性物质随粪便排出体外;或者使用某些药物如碳酸酐酶抑制剂(例如乙酰唑胺)时,可引起尿液中NaHCO3排泄增加,造成体内碱储备减少。
3. 肾脏排酸功能障碍:肾小管对H 的分泌或对NaHCO3重吸收能力下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如慢性肾衰竭患者因肾单位数量减少和功能减退,无法有效排除体内的固定酸;再比如近端或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时,由于特定部位的功能异常导致体内酸负荷加重。
4. 高氯血症:在某些情况下,虽然没有明显的酸产过多或碱丢失,但由于摄入了大量含Cl-的盐类(如NH4Cl、CaCl2等),会导致血浆中Cl-浓度升高,从而抑制肾小管对NaHCO3的重吸收,引发代谢性酸中毒。
以上就是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