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之一就是特异性的皮疹。猩红热的皮疹分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病初期:通常在发热后24小时内出现皮疹,首先出现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随后迅速蔓延至躯干及四肢。
2. 皮疹性质: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密集分布,触摸时有砂纸样感。皮疹颜色鲜红或暗红,压之可暂时消退(即具压痕反应)。
3. 特征部位:面颊部充血但口鼻周围相对苍白,形成所谓的“环口苍白圈”。耳后、肘窝、腋下和腹股沟等处皮疹更为密集,称为“帕氏线”。
4. 持续时间与消退过程:一般持续3-5天,之后从四肢末端开始逐渐脱屑,无色素沉着。面部和其他非皱褶区的脱屑可能不明显。
5. 其他伴随症状:除了皮疹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咽痛、发热、扁桃体红肿化脓等症状,部分病例可见草莓舌或杨梅舌现象。
了解猩红热皮疹的特点对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疑似病例时,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