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血管内血液凝固,导致血管阻塞,影响大脑正常供血的一种疾病。其治疗原则主要围绕着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和预防复发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溶栓治疗:对于发病时间较短(通常在4.5小时内)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溶栓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注射或动脉内给药,以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溶栓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抗凝治疗:对于不适合溶栓或者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患者,可以采用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等预防血栓扩大及新发血栓形成。长期抗凝则可能需要使用华法林或其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
3.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血栓进一步发展,并有助于防止复发性卒中。
4. 血压管理:合理控制血压水平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急性期应避免过度降压,以免影响脑灌注;而长期则需维持在正常范围以降低再发风险。
5. 脑保护和支持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措施,以及针对意识障碍、
癫痫等症状的处理。
6. 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尽早介入康复医学评估与干预,如物理疗法、语言疗法和职业疗法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7. 预防复发:除了上述药物治疗外,还需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并定期复查监测相关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