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助理医师 > 其他信息 > 正文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5年第18期

——●●●聚焦热点●●●——

审核时间> 审核材料> 特惠活动>
社保要求> 中专报考> 核心考点>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15年第18期

问题索引:

一、【问题】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二、【问题】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三、【问题】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措施

具体解答:

一、【问题】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解答】上消化道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常由服用非留体类抗炎药、大量饮酒或应激引起)和胃癌。

1.上消化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异物、 食管癌等。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其次为服用非留体类抗炎药。

(3)门脉高压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

2.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疾病

肝癌、肝动脉瘤或肝脓肿破裂出血

胆囊或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胆囊癌、胆管癌及壶腹癌均可引起出血

胰腺癌破裂出血、急性和慢性胰腺炎合并脓肿破溃,大量血液流入十二指肠,造成呕血腹主动脉瘤破裂进入十二指肠

胸主动脉瘤破裂进入食管等

3.全身性疾病

(1)急性感染:暴发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2)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淋巴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血管性疾病: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等。

(4)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累及上消化道。

(5)尿毒症。

二、【问题】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解答】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

1. 呕血与黑便

(1)出血位于食管、出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则呈鲜红色或混有血凝块,或呈暗红色;

(2)当出血在胃内停留时间长或量较少,则因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吐物可呈咖啡渣样或棕褐色。

(3)呕血的同时因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血红蛋白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可形成黑粪 (melena),典型的呈柏油样。

(4)出血量大时可呈暗红色血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障碍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量达血容量的10%?15%时,除畏寒、头晕外,多无血压、脉搏等变化;

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以上,则有冷汗、心慌、脉搏增快、四肢厥冷等急性失血症状。

出血量达血容量的30%以上,则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频数微弱、呼吸急促及休克等。

3.血液学改变

急性出血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慢性失血则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见增高,出血停止后逐渐降至正常。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升高,血止后2?3天恢复正常。但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者白细胞可不升高。

4.氮质血症 大出血后,由于血液蛋白质分解产物被肠道吸收,血中尿素氮可暂时升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常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3?4日后降至正常。

5.发热 大出血后多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引起发热的原因可能与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三、【问题】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措施

【解答】

(1)药物止血:血管加压素是常用药物,机制是通过对内脏血管的收缩作用,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门脉及其侧支循环的压力,从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国内常用垂体后叶素(含等量加压素与缩宫素)

(2)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经鼻腔或口插入三腔二囊管,抽尽胃内积血,胃囊充气压迫胃底。

(3)内镜治疗:内镜直视下注射硬化剂或用皮圈套扎曲张食管静脉,不仅能达到止血目的,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早期再出血,是目前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要措施。

(4)外科手术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该疗法尤其适用于准备做肝移植的患者。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