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请问目前市场上治疗痛风的疗效药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提问】请问目前市场上治疗痛风的疗效药有什么

【回答】学员liuyanjuan168,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选药要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的临床特征,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一般来说,痛风的急性发作期应用秋水仙碱作为首选药物,但是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大。故通常尽早先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如芬必得、扶他林等。

2、秋水仙碱: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首次应用O.5~ 1.0毫克口服,以后每小时0.5毫克,疼痛缓解后改为维持剂量0.5毫克,每日1~2-~k.。缓解疼痛所需剂量一般为4~8毫克。不良反应:① 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和腹胀,严重者可出现稀血便致休克而死亡:② 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停药后可较快恢复:③ 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易引起肝损害。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包括强的松、促皮质激素和去炎松等。能迅速缓解急性发作, 但停药后往往出现“反跳”现象,只限于对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药有禁忌者(如手术后痛风)或上述药物无效者。可用促糖皮质激素5O单位加入500毫升葡萄糖内静脉滴注,或每日分次口服强的松3O毫克, 疗程2~3日。

总之。以上药物虽对痛风有速效,但疗效不持续,停药后易复发, 且长期服用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药物

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应以降低尿酸为主,包括排尿酸和抑制尿酸生成的药。前者主要是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隆,后者主要是别嘌呤醇。

羟苯磺胺(丙磺舒):主要用于慢性痛风患者。一般初服025克, 每日2次,2~3天后增至0.5克,每日2次,并根据血尿酸浓度每隔1~2周增加0.5克直至血清尿酸浓度降至正常水平。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3克。对磺胺过敏者忌用。不良反应:① 胃肠反应:② 约1/3长期服用的患者可产生耐药 I'VE:③ 其他,如药疹、药物热、溶血性贫血等。

磺吡酮(苯磺唑酮):开始应用5O毫克,每日2次,共3~ 4天。继之100毫克每日2次,随后每周内每日增加100毫克,直至血尿酸浓度降至正常水平。最大剂量不得超过每日800毫克,维持剂量每日300~400毫克. 分3~4次服用。有溃疡病史者禁用。不良反应:① 发生尿酸结石:② 抑制造血功能,应定期检查血象:③ 产生耐药性。

苯澳马隆(痛风利仙):由于其毒性低,故适用于不宜应用上述排尿酸药或具广泛痛风结节的患者。口服易吸收,每日展服40~80毫克(微晶型片)或100~200毫克(非微晶型片)。一般以每日一次25~100毫克维持, 约90% 患者可控制高尿酸血症。不良反应:较少,偶有胃肠反应、皮疹、痛风急性发作。

别嘌呤醇: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仅有别嘌呤醇。开始口服5O毫克,每日2~3次,然后每周增加100毫克。维持剂量应根据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而定。通常为100~200毫克,每日2~3次。若与排尿酸药合用,剂量酌增,因为排尿酸药可促使别嘌呤醇的活性代谢物排出增加。不良反应:① 胃肠反应、中毒性肝炎或一过性转氨酶升高:② 骨髓抑制。溶血性贫血:③ 变态反应, 包括药疹、药物热、血管炎及类结节病样反应,少数发生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等:④ 急性痛风发作或黄嘌呤醇结晶沉积。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哪种降尿酸药,都要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剂量稍大就可能导致血尿酸下降过快,发生转移性关节炎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生物化学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