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原则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提问】110.男,20岁。半年前曾患右股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经治疗后好转,但局部有窦道形成,常有少许稀黄色脓汁流出,近4天窦道口闭合,但出现高热,局部压痛明显,并有红肿,x线片示有死骨存留,而且包壳形成充分,其治疗是

A.窦道切除,一期缝合

B.死骨摘除,肌瓣填塞术

C.死骨摘除,植骨术

D.切开引流术

E.窦道搔刮术

【回答】答复:本题选D。

题中患者考虑已发展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其治疗原则是清除死骨、消灭骨死腔,切除窦道,根治感染源。首先要清除病灶,切口沿窦道壁周围正常软组织显露,切除窦道壁,开槽进入骨死腔。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在小儿,大都由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演变而来;在成人,其多为创伤后继发感染而形成。有的病例因细菌毒力低,一开始便呈慢性骨髓炎表现。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急性发作时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红、肿、疼痛。患肢可见窦道口、流脓且有异味,偶可流出小死骨。窦道处皮肤破溃反复发生可持续数年或数十年,患肢粗大,组织厚硬,有色素沉着,周围肌萎缩。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依其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骨膜下骨及密度增加、死骨、死腔等等),一般不难诊断。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

1、死骨和骨死腔:骨死腔内充满差坏死肉芽组织和脓液,死骨浸泡在其中,成为经久不愈的感染源。

2、纤维瘢痕化:由于炎症经常反复急性发作,软组织内纤维瘢痕化,局部血运不良,修复功能差。

3、包壳:骨膜反复向周围生长形成板层状骨包壳,内有多处开口,称瘘孔,向内与死腔相通,向外与窦道相通。

4、流脓窦道:脓液经窦道口排出后,炎症可暂时缓解,窦道口闭合;当骨死腔内脓液积聚后可再次穿破,如此反复发作。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内科学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