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药师方剂学讲义-固涩剂
一、概述
固涩剂的适用范围
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本类方依《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之论立法,属于“十剂”中的“涩剂”。
二、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纯阳真人养脏汤)
【组成】人参当归白术各六钱(各18g)肉豆蔻半两(15g)肉桂甘草炙,各八钱(各24g)白芍药一两六钱(48g)木香一两四钱(42g)诃子一两二钱(36g)罂粟壳三两六钱(108g)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g,水煎去滓,饭前温服;亦作汤剂,水煎,饭前温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
四神丸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配伍意义】肾泄,又称五更泄、鸡鸣泻,多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治宜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本方由《普济本事方》的二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与五味子散(五味子、吴茱萸)两方组合而成。方中重用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为君药。臣以肉豆蔻温中涩肠,与补骨脂相伍,既可增温肾暖脾之力,又能涩肠止泻。佐以吴菜萸温脾暖胃以散阴寒;五味子固肾涩肠,合吴茱萸以助君、臣药温涩止泻之力。用法中姜、枣同煮,枣肉为丸,意在温补脾胃。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功翳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
【组成】沙苑蒺藜芡实莲须各二两(各60g)龙骨酥炙牡蛎各一两(各30g)
【功用】涩精补肾。
【主治】肾虚不固之遗精。遗精滑泄,神疲乏力,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四、固崩止带
固冲汤
【组成】白术一两(30g)生黄芪六钱(18g)龙骨八钱(24g)牡蛎八钱(24g)萸肉八钱(24g)生杭芍四钱(12g)海螵蛸四钱(12g)茜草三钱(9g)棕边炭二钱(6g)五倍子五分,轧细,药汁送服(1.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猝然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崩漏或月经过多由肾虚不固,脾虚不摄所致。五倍子收敛止血;海螵蛸、茜草固摄下焦,既能止血,又能化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诸药合用,共奏固冲摄血,益气健脾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