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制品是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便于各位同学复习备考!
(一)血细胞成分
1.红细胞制品
浓缩红细胞:每袋含200 ml全血中的全部红细胞,总量110-120 ml, Hct 70%-80%;各种急性失血,慢性贫血及心功能不全者输血;
洗涤红细胞:200 ml中含红细胞170-190 ml,内含少量血浆、无功能白细胞及血小板,去除了肝炎病毒和抗A, B抗体;对白细胞凝集素有发热反应者及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库存血中之高钾者;
冰冻红细胞:200 ml中含红细胞170-190 ml,不含血浆,在含甘油媒介中-65℃可保存3年,有利于稀有红细胞的储存血型的保存;
去白细胞的红细胞:200ml全血中含(1-1.5)×109的白细胞,去除90%白细胞后,残留的白细胞数为1×108左右,①多次输血后产生白细胞抗体者;②预期需要长期或反复输血者可减少HLA抗原的同种免疫反应。
2.白细胞制剂主要有浓缩白细胞。但由于输注后合并症多,现已较少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血小板制剂 血小板的制备有机器单采法与手工法,前者可自由控制,且容易达到所规定的治疗剂量,产品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污染量低,可减少或延迟同种免疫反应,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炎等疾病的传播。血小板制剂可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各种血小板低下的病人及大量输库存血或体外循环手术后血小板锐减的病人。成人输注2袋血小板1小时后血小板数量可至少增加5×109/L.
(二)血浆成分 有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和冷沉淀三种。新鲜冰冻血浆(FFP)是全血采集后6小时内分离并立即置于-20-30℃保存的血浆。冰冻血浆(FP)则是FFP 4℃下融解时除去冷沉淀成分冻存的上清血浆制品。
1. FFP和FP 两种血浆的主要区别是FP 中 VIII 因子( F VIII )和 V 因子( FV )及部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较 FFP 低 ,其他全部凝血因子和各种血浆蛋白成分含量则与FFP相同,二者皆适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症、肝胆疾病引起的凝血障碍和大量输库存血后的出血倾向。对血友病或因FVIII和FV缺乏引起的出血病人均可应用FFP.禁止将FFP用作扩容剂及促进伤口愈合之用。一个单位(250ml)FFP含接近正常水平的所有凝血因子,包括400mg纤维蛋白原,能提高病人凝血因子水平3%.只要凝血因子水平保持在30%以上,就可使病人的凝血功能达到正常。
2.冷沉淀(Cryo) 是FFP在4℃融解时不融的沉淀物,因故得名。每袋20-30ml内含纤维蛋白原(至少150 mg)和FVIII(80-120 U以上)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因子)。主要用于血友病甲、先天或获得性纤维蛋白缺乏症及von Willebrand等。
(三)血浆蛋白成分 包括白蛋白制剂、免疫球蛋白及浓缩凝血因子。
1.白蛋白制剂 有5%、20%和25%三种浓度。常用者为20%的浓缩白蛋白液,可在室温下保存,体积小,便于携带与运输。当稀释成5%溶液应用时不但能提高血浆蛋白水平,且可用来补充血容量,效果与血浆相当;如直接应用时尚有脱水作用,适用于治疗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蛋白血症。
2.免疫球蛋白 包括正常人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针对各种疾病的免疫球蛋白(抗乙肝、抗破伤风及抗牛痘等)。肌注免疫球蛋白多用于预防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用于低球蛋白血症引起的重症感染。
3.浓缩凝血因子 包括抗血友病因子(AHF)、凝血酶原复合物(IX因子复合物)、浓缩VIII、XI因子及XIII因子复合物、抗凝血酶III(AT-III)和纤维蛋白原制剂等。用于治疗血友病及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症。其中XIII因子复合物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