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综合征是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便于各位同学复习备考!
挤压综合征是指肢体、臀部等肌肉丰富部位受到压砸或长时间重力压迫后,受压肌肉组织大量变性、坏死,出现以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程。
【病因】
1.挤压与压砸:多见于地震、塌方、战争、车祸等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急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诊断】
1.病史:有严重的肢体挤压伤、压砸伤、四肢固定不恰当、止血带使用不当和筋膜问隔综合征处理失当等病史。
2.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创伤后肢体严重肿胀,呈进行性加重,伤肢坚硬,张力极大,并有水疱形成,皮肤逐渐由潮红一花斑状一暗褐色一坏死脱落,疼痛剧烈,感觉及运动障碍。
(2)全身症状:
1)休克。
2)肌红蛋白尿:是诊断挤压综合征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也是区别挤压综合征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标志。于伤肢解压后12小时达到最高峰,出现深褐色或酱油色尿,而后逐渐下降,经过1~2天后尿色可逐渐转清。
3)高钾血症:大量肌肉损伤坏死,细胞内钾离子大量释放入血,兼之肾功能不全,排泄困难,血钾浓度迅速上升,几呈直线增高,每日升高可达2mmol/L,严重者24小时可达致死量。
4)酸中毒与氮质血症:临床出现酸中毒与氮质血症的一系列症状,如神志不清、呼吸深大、烦躁不安、口渴、恶心等。
3.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尿液呈棕褐色或酱油色,内含红细胞、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色素颗粒等管型。
(2)尿比重:连续监测,若<1.018,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志。
(3)血生化:AST、可达2000U以上,CPK高达500 000U以上,血钾呈显著、直线上升。
【治疗】
分局部处理和全身处理。
1.局部处理:主要是指对伤肢的处理。
(1)一般处理:挤压肢体解压后均应暂时固定,减少活动,并严密观察有无筋膜间隔综合征发生。
(2)切开减压:凡有明显病史,有明显肿胀、剧烈疼痛、功能障碍、尿潜血或肌红蛋白尿阳性,均应立即切开受累筋膜间隔,彻底减压,有坏死肌肉者一并切除。
(3)伤肢灌洗:近年来有学者采用伤肢灌洗以降低血液内有害物质。方法是在伤肢高位扎止血带,动、静脉分别插管,自动脉管注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管排出。
(4)截肢术指征:①肢体肌肉坏死,全身中毒反应明显、危及生命者。②伤肢合并特异感染,危及生命者。
2.全身治疗:
(1)补充血容量。
(2)碱化尿液。
(3)利尿,解除肾血管痉挛。
(4)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