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是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便于各位同学复习备考!
脊柱结核在全身关节结核中居首位,而其中又以椎体结核占多数,椎弓极少受累。在脊柱中,以腰椎段最多,胸段次之。年龄上以10岁以下儿童为最多。脊椎的负重和慢性劳损是脊柱结核的重要诱发因素。
【诊断】
1.全身症状:有低热、盗汗、疲乏消瘦及食欲减退。
2.局部症状和体征:
①疼痛:轻微,常局限于病灶周围,有时向周围放射。
②姿态异常:颈椎结核病人头常前倾或斜颈,胸椎及腰椎结核病人拾物试验阳性,脊柱后凸、侧凸畸形。
③寒性脓肿:颈椎结核病人可有咽后壁脓肿,胸椎结核寒性脓肿位于椎旁;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可位于腰大肌、髂窝内,有时流向大腿内侧或胭窝部。
④瘫痪:早期为痉挛性瘫痪,晚期则为完全弛缓性瘫痪,感觉运动及反射均消失。
3.X线检查:主要表现有:
①脊柱生理曲度变化,颈椎和腰椎前凸消失,胸椎后凸畸形。
②椎体破坏,压缩畸形,骨小粱模糊。
③椎间隙狭窄。
④寒性脓肿多有阴影存在。
⑤椎弓有结核时,椎弓阴影模糊或消失。
4.CT检查:可了解脊髓受压情形。
5.本病应与脊椎肿瘤等疾病鉴别。
【治疗】
1.全身疗法:必须注意休息、营养及抗结核治疗。
2.局部疗法:
(1)非手术疗法:在全身疗养下,长期睡石膏床或硬板床,待病灶愈后,再行后路植骨融合术。
(2)病灶清除术:对有较大寒性脓肿或经久不愈的窦道或瘫痪病人,可行病灶清除术,二期再行后路椎板融合术。
【疗效标准及预后】
瘫痪病人经病灶清除减压术后可以恢复,局部疼痛减轻,全身情况好转,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