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白蔹|功能|归经-初级中药士考试

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了有关初级中药士考试的复习知识点,供广大考生参考;如下:

【化学成份】含粘液质、淀粉等。

【性味】苦甘辛,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平,有毒。”

④《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归经】入心、肝、脾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脾。”

③《本草撮要》:“入足少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治痈肿,疔疮,瘰疬,烫伤,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

①《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②《别录》:“下赤白,杀火毒。”

③《药性论》:“治面上疱疮。”

④《日华子本草》:“止惊邪,发背,瘰窃,肠风,痔漏,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烫火疮,生肌止痛。”

⑤《本草图经》:“治风,金疮。”

⑥李杲:“涂一切肿毒,敷疔疮。”

⑦《纲目》:“解狼毒毒。”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涂。内服:煎汤,1~3钱。

【宜忌】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代赭为使。反乌头。”

②《本草经疏》:“痈疽已溃者不宜服。”

③《本经逢原》:“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非其所宜。”

【选方】①治痈肿:一白蔹二分,藜芦一分。为末,酒和如泥,贴上,日三。(《补缺肘后方》)

二白蔹、乌头(炮)、黄芩各等分。捣末筛,和鸡子白敷上。(《普济方》白蔹散)

②敛疮:白蔹、白芨、络石各半两,取干者。为细末,干撒疮上。(《鸡峰普济方》白蔹散)

③治聤耳出脓血:白蔹、黄连(去须)、龙骨、赤石脂、乌贼鱼骨(去甲)各一两。上五味,捣罗为散。先以绵拭脓干,用药一钱匕,绵裹塞耳中。(《圣济总录》白蔹散)

④治白癜风,遍身斑点瘙痒:白蔹三两。天雄三两(炮裂去皮脐),商陆一两,黄芩二两,干姜二两(炮裂、锉),踯躅花一两(酒拌炒令干)。上药捣罗为细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白蔹散)

⑤治冻耳成疮,或痒或痛者:黄柏、白蔹各半两。为末。先以汤洗疮,后用香油调涂。(《仁斋直指方》白蔹散)

⑥治瘰疬生于颈腋,结肿寒热:白蔹、甘草、玄参、木香、赤芍药、川大黄各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醋调为膏,贴于患上,干即易之。(《圣惠方》白蔹散)

⑦治皮肤中热痱、瘰疬:白蔹、黄连各二两,生胡粉一两。上捣筛,容脂调和敷之。(《刘涓子鬼遗方》白蔹膏)

⑧治扭挫伤:见肿消二个,食盐适量。捣烂外敷。(《全展选编。外科》)

⑨治汤火灼烂:白蔹末敷之。(《备急方》)

⑩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蔹三两,阿胶二两(炙令燥)。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镜匕,酒水共一盏,入生地黄汁二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如无地黄汁。入生地黄一分同煎亦得。(《圣济总录》白蔹汤)

【临床应用】①治疗外科炎症

将白蔹块根去皮研末,取3两(用量根据炎症面积加减)以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以愈为度。对于疖、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著疗效。共观察3l例,除个别病情危急、全身反应严重加用抗菌素外,一般不用其他药物。用药后疼痛减轻,炎症很快吸收或局限。一般经治2~3天可愈。

②治疗扭挫伤

取见肿消2个,食盐适量,捣烂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经治4天就肿消痛减而愈。

白蔹

【来源】外治方

【原料】白蔹适量。

【制法】研末,每次取适量,用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或白酒)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

【用法】每日1次,以愈为度。

【功效】据报道,本方对疖、痈、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著疗效。共观察31例,一般经治2~3天可愈。

【类别】偏方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4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