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即将参加2014年初级中药师考试的考生顺利复习,医学教育|网搜集了相关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性状】
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无臭,味甘。
干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或切后晒干。
【性味】
甘,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贮藏】
干芦根置干燥处;鲜芦根埋于湿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