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中药士辅导精华:大黄

  药性 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心、肝经。

  功用:

  1.泻下攻积,用于①阳明腑实证,以及内伤杂病热结便秘者。②寒结便秘,配附子、干姜以温里通下。③湿热痢疾初起;④若为热结阴伤者可配玄参、麦冬、生地等同用;⑤气血两伤者配人参、当归等。

  2.清热泻火,用于火邪上炎之头痛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

  3.解毒,止血,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痈肿、肠痈、水火烫伤等;凉血止血,用于血热之吐血、便血、衄血、咯血。

  4.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如妇女瘀滞经闭、产后恶露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下以及癥瘕,跌打损伤,肠痈等证

  此外,还可清除湿热,用于湿热黄疸、淋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

  生大黄泻下力量强,故欲攻下者,当生用;入煎剂宜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下或温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弱,活血作用较好,宜于瘀血证或不宜急下者。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

  使用注意 妇女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忌用。脾胃虚寒者忌服。

  考点:大黄为必考之药,从来源到使用注意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特别关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4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