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流行病学起源于对自然因素引起的疾病的研究,如地方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病相继出现,为了查明病因,各国广泛开展了环境流行病学的调查。其目的不仅要阐明环境污染与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还要揭示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潜在的和远期的危害。1974年在巴黎举行的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影响评价的国际会议,将暴露-效应关系问题列为主要议题,并认为它是决定污染控制政策的主要基础之一。
它应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中自然因素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污染因素危害人群健康的流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规律,尤其是研究环境因素和人体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即阐明暴露-效应关系,又称接触-效应关系,以便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