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中药炮制 > 正文

中药炮制理论(二)

  (二)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

  川乌、草乌、白附子、半夏、天南星、大戟、芫花、甘遂、商陆、马钱子、巴豆等剧毒药,具有强烈的毒性,经过炮制后,则可消除或降低,保证用药安全有效。近代科研证明:乌头类药材含有多种乌头碱。目前已经了解到炮制前后毒性的变化与双酯型乌头碱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乌头类药材生品含乌头碱一般在0.1%以上,人服用双酯型乌头碱0.2~1mg,即出现中毒症状,人的致死量为3~4mg。乌头碱水解成乌头次碱并进一步水解成乌头原碱,其水解产物同样有效,但毒性可降低。炮制品的剂量也相应地增加数倍至数十倍,从而表现出其他方面的药理作用,如强心作用。实验证明,尚有其他非生物碱成分,亦具有药理作用。因为生品毒性大,如不炮制而减少剂量,必会影响其他成分发挥作用。这就充分说明乌头的炮制是必要的,合理的。

  关于半夏的炮制原理,据药理实验证明育以下几点:

  1.生半夏毒性最大,蒸、漂、姜浸半夏仍有毒,而白矾制半夏则无毒。

  2.生半夏口服对咽喉有刺激作用,而灌胃则无刺激作用,说明造成失音的原因是直接作用于咽喉的结果。各种不同半夏均有不同程度的失音现象,只有白矾制半夏无失音现象。

  3.呕吐实验证明,各种半夏对鸽子均能引起呕吐,而白矾制半夏水煎液没有呕吐作用。

  4.各种半夏煎剂均有镇吐、镇咳作用。根据上述实验与临床的密切配合,认为对半夏的炮制方法可除去其它辅料,只加白矾煮即可,经临床观察保证了疗效。

  甘遂醋制后毒性降低,也得到药理实验的证明:小白鼠口服生甘遂和制甘遂的酒精浸膏,生者泻下作用较强,毒性较大,而制者泻下作用较弱,毒往较小。说明用醋炮制某些药材而能起到解毒作用。

  肉豆蔻含大量脂肪油,刺激性强,有滑肠副作用,挥发油中含有肉豆蔻醚(Myristicin),能使人惊厥,但经煨制后,上述成分均有一定减少,增强了涩肠止泻作用。

  其它如巴豆的毒性成分与有效成分是一致的,可改变其炮制方法缩小其剂量,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旧法是将巴豆去油作成巴豆霜,以保安全。现已将巴豆与面粉混合后,压榨使油为面粉所吸收,然后测定其含油量,按剂量折算投药,这样可节约巴豆35%左右,又安全可靠。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