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医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 > 辅导精华 > 正文

心电学诊断基础检查技术

心电学诊断基础检查技术,快来跟着小编了解一下吧!

(一)标准十二导联检查

1.双极肢体导联

(1)Ⅰ导联:心电图机的红色电极线与右手电极板相连,黄色电极线与左手电极板相连,组成双极Ⅰ导联。

(2)Ⅱ导联:绿色(或蓝色)电极线与左脚电极板相连,红色电极线与右手电极板相连,组成双极Ⅱ导联。

(3)Ⅲ导联:绿色(或蓝色)电极线与左脚电极板相连,黄色电极线与左手电极板相连,组成双极Ⅲ导联。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1)aVR导联:正极置于右上肢,左上肢和左下肢导线相连构成负极。

(2)aVL导联:正极置于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导线相连构成负极。

(3)aVF导联:正极置于左下肢,左、右上肢导线相连构成负极。

3.胸导联

(1)V1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2)V2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3)V3导联:电极置于V2与V4导联之间。

(4)V4导联:电极置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

(5)V5导联:电极置于V4导联同一水平腋前线处。

(6)V6导联:电极置于V4导联同一水平腋中线处。

4.特殊导联 用于怀疑有某些心脏疾患时采用。

(1)右胸导联:下壁心梗时需作为常规导联;

(2)后壁导联:V7、V8、V9导联,后壁心梗用;

(3)动态心电图导联系统(采用双极导联);

导联

正极

负极

模拟V1(CM1)

右第4肋间胸骨旁2.5cm

右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V2(CM2)

左第4肋间胸骨旁2.5cm

右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V5(CM5)

左第5肋间腋前线

左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Va(MaVF)

左腋前线肋缘

左锁骨下窝内1/3处

无干电极:右锁骨下窝处1/3处,或右胸第5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动态心电图对心律紊乱诊断有重要意义。

(4)运动心电图导联系统

运动心电图对筛选心肌缺血患者有意义。

意义

宽度(时间)

高度(振幅)

P波

心房肌去极的电位变化

≤0.11s,即<0.12s,即宽<3小格

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0mV,即肢体导联高<2.5小格,胸前导联<2小格

QRS波群

心室肌去极全过程

<0.12s,多数在0.06~0.10s,即宽<3小格

V1导:V1<1.0 mV,即高<10小格

V5导:V5<2.5mV,即高<25小格

T波

心室快速复极过程时的电位变化

-

振幅:最高不超过 1.5 mV(不会超过 3 大格或15小格),最低不低于 1/10 R波

PR间期

心房开始去极到心室开始去极

0.12~0.20s,即3-5小格

-

QT间期

心室肌去极和复极全过程

0.32~0.44s

QT间期

RR间期

表示一次心动周期的时间

0.6~1.0 s,

(心率=60~100次/分)即宽15~25小格或者3-5大格

RR间期

ST段

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

ST段

(二)全科医生需要明确的概念

1.不用九个导联代替十二导联诊断,以避免丢失许多有用的信息,如前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束支阻滞诊断等。

2.在发生心律失常时,应做长时间的心电连续记录,利于P、QRS波群关系的分析,确诊心律失常。

3.仅根据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有无ST段压低变化不能确立冠心病的诊断,需参考运动实验及心电图动态变化来判定;不能仅根据心率缓慢就诊断病窦,要分析症状与心动过缓之间的联系。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关于全科主治医师的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全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