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快来跟着小编了解一下吧!
1.微小病变性肾病
2.系膜增生性肾炎
3.膜性肾病
4.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5.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一)微小病变性肾病
1.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免疫病理阴性。
2.特征性病变主要为电镜下肾小球上皮细胞广泛足突融合。
3.约占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80%~90%。
4.大部分病人无任何诱因而突然起病。
5.临床表现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为特点,多数无血尿,一般血压正常,多数对激素治疗敏感,但易复发。
6.临床过程中可并发少尿、氮质血症、特发性ARF、肾小管功能损害或合并感染、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等。
(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
2.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3.其临床表现多样性
4.约70%~90%有血尿,多为镜下血尿,约30%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
5.蛋白尿多呈非选择性。约30%的病例出现轻度高血压,20%的病例出现肾功能减退
(三)膜性肾病
1.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弥漫病变
2.早期可见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排列整齐的嗜复红小颗粒,进而有“钉突”形成,基底膜弥漫增厚
3.免疫病理 显示IgG和C3呈细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
4.本病好发于中老年
5.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
6.常呈缓慢进展,约在发病5~10年后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单用激素治疗常不敏感,合用免疫抑制剂可使60%~70%的早期膜性肾病临床缓解
(四)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1.为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并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袢呈现“双轨征”
2.本病主要见于少年儿童及青年
3.约20%~30%患者起始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4.患者几乎都有蛋白尿和血尿,蛋白尿为非选择性,血尿常为持续性镜下血尿,约80%~90%患者伴有高血压
5.常于起病后即有较严重的贫血,半数病人伴肾功能减退
6.30%~50%患者补体CH50及C3呈持续性低水平,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可呈阳性
(五)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男多于女
2.少数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反应
3.特点为:临床肾病综合征时,镜下多见血尿,偶见肉眼血尿,成人中约2/3患者有轻度持续性高血压。蛋白尿绝大部分为非选择性,血清C3浓度正常
4.常有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的表现,本病对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反应较慢,约半数以上患者疗效不佳,逐渐发展至肾衰竭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关于全科主治医师的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