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性贫血的诊断要点是什么呢快来跟着小编了解一下吧!
1.慢性再障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贫血、出血和感染均较轻。一般无肝脾大。
(2)血象:
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3)骨髓象:
①造血细胞(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三系或二系减少,至少一系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红系中常有晚幼红比例升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
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似,则称重型再障Ⅱ型。
2.急性再障贫血(重型再障Ⅰ型)诊断
(1)临床表现:
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及内脏出血。
(2)血象:
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需具备下列诸项中之2项:
①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
②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③血小板<20×109/L。
15+5=20
(3)骨髓象:
①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有淋巴细胞增多。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关于全科主治医师的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