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快来跟着小编了解一下吧!
【发病机制】----叶酸
本质 | 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及L-谷氨酸组成属维生素B族,富含于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食品中 |
| 食物中的叶酸经长时间烹煮,可损失50%~90%。叶酸主要在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吸收 |
| 摄入减少:食物加工不当及偏食 |
需要量增加: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妇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感染、肿瘤等 |
吸收障碍:腹泻、小肠炎症等 |
利用障碍:抗核苷酸合成药物如甲氨蝶呤 |
叶酸排出增加:血液透析、酗酒可增加叶酸排出 |
【发病机制】----维生素B12
存在形式 | 甲基钴胺素形式存在于血浆,以脱氧腺苷钴胺素形式存于肝及其他组织 |
代谢 | 来源 | 动物肝、肾、肉、鱼、蛋及乳品类食品 |
吸收 | 1μg/日需要量,经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与内因子结合形成IF-B12复合物→回肠末端吸收入血 |
缺乏原因 | 摄入减少 | 如完全素食者 |
吸收障碍 | ①内因子缺乏,如恶性贫血、胃切除、胃黏膜萎缩等;②胃酸和胃蛋白酶缺乏;③胰蛋白酶缺乏;④肠道疾病;⑤先天性内因子缺乏或VitB12收障碍;⑥药物(对氨基水杨酸、新霉素、二甲双胍、秋水仙碱和苯乙双胍等)影响;⑦肠道寄生虫(如阔节裂头绦虫病)或细菌大量繁殖可消耗VitB12 |
利用障碍 | 先天性及药物作用 |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关于全科主治医师的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