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吲哚氰绿荧光血管造影识别和保护脑膜中动脉是现在的新技术,医学教育网整理了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脑膜中动脉,尤其是其前支为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的重要侧枝循环动脉。其在颅内走行的变异较大,开颅过程中极易损伤。有效地保护脑膜中动脉是治疗moyamoya病血管重建术的关键。日本富山大学医学研究院神经外科的Nozomu Tanabe等在开颅时采用吲哚氰绿荧光血管造影(ICG)显现和保护脑膜中动脉前支,被美国芝加哥的Fady T. Charbel和Sophia F. Shakur教授称为有趣并富有创新性的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研究成果发表于2017年1月的《Acta Neurochir (Wien)》在线上。
该研究纳入19例moyamoya病患者,共施行27侧脑血流重建手术,即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动脉-骨膜贴合术。开颅术前静脉注射吲哚氰绿,根据荧光造影指示设计“心形”骨瓣,绕开蝶骨小翼。用磨钻小心去除蝶骨小翼,完整保留脑膜中动脉前支同时完成血管重建术。
20.7±20.3岁比42.1±19.2(P=0.0138)。可见组前支管径比不可见组粗,1.7±0.3mm比1.3±0.3mm(P=0.0019);可见组前支附近蝶骨比不可见组薄,3.8±0.6mm比6.5±1.8mm(P=0.0032);可见组蝶骨表面距离前支较近,2.2±0.6mm比4.6±1.8mm(P=0.0023)。
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当脑膜中动脉前支管径>1.3mm,同时前支表面蝶骨厚度<3.0mm时,在颅骨表面可以通过吲哚氰绿荧光血管造影对脑膜中动脉前支走行进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