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外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外科中常见的急腹症的病理生理如下:
腹部的疼痛感觉有3种: ①内脏痛 ②躯体痛 ③牵涉痛
(一)躯体痛
即通常的体表疼痛,或称为壁层腹膜痛。
定位准确,痛感敏锐;
传入冲动强烈时,在脊髓后角形成兴奋区,使同侧脊髓前角的运动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反射性肌紧张或僵直。
(二)内脏痛
病理性刺激完全由内脏传入纤维传导,躯体神经未参与。特点:
定位不明确;
对外界的强烈刺激,如刀割、针刺、烧灼等感觉迟钝;
对张力变化如牵拉、突然膨胀、剧烈收缩,特别是缺血,疼痛感觉十分灵敏;
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三)牵涉痛
又称反射痛或感应痛;
指内脏痛达到一定强度后,出现相应的浅表部位疼痛和感觉过敏。
分为近位牵涉痛和远位牵涉痛。
【机制】内脏传入神经在进入脊髓的解剖通路中,同时有体表的躯体神经纤维加入,由于交换第2神经元数目较少,导致有些内脏传入纤维和躯体传入纤维需要共用同一神经元,此即会聚-辐散机制。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