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升降浮沉理论在临床中如何应用?

升降浮沉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用来描述药物的作用趋向。这个理论认为,不同的药物具有升、降、浮、沉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势,这些趋势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密切相关。在临床应用中,根据疾病的病位(如表里)和病势(如上下),选择相应升降浮沉特性的药物,以达到调和阴阳、平衡脏腑的功能。
1. 升:指药物具有向上提举的作用,适用于治疗下陷的病症,如下利脱肛等。例如,升麻、柴胡等药物就常用于提升清气。
2. 降:与升相反,这类药物能够平息上逆之气,如呕吐、呃逆等症状。常用的有旋覆花、代赭石等。
3. 浮:浮的作用是发散表邪,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表证特别有效。麻黄、桂枝等就是典型的浮药。
4. 沉:沉则指药物能引导病邪下行或内收,用于治疗热病烦渴、便秘等症状。如大黄、芒硝等。

在实际应用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通过调整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来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例如,在感冒初期,若表现为表证(即外邪侵袭体表),则应选用具有发散作用的浮性药物;而如果疾病已经深入体内,则可能需要使用能够引导病邪下行或内收的沉性药物。

此外,升降浮沉理论还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密切相关。比如肺主气、司呼吸,因此治疗肺系疾病时往往选择能降气平喘的药物;肝主疏泄,治肝则多用升发之品等。总之,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升降浮沉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中药处方的配伍与应用,提高疗效。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