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抗血小板药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技能全能包> 搞分秘籍>

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功能来防止血栓的形成。在正常情况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到损伤处,并激活一系列反应以促进血液凝固,最终形成血块或血栓,这有助于止血和修复损伤。然而,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等,血小板可能在没有明显损伤的情况下异常活化并聚集,导致不必要的血栓形成,这些血栓可以阻塞血管,引起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后果。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作用:
1. 抑制血小板聚集:这类药物如阿司匹林,能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阻碍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附和聚集。
2. 阻断ADP受体:例如氯吡格雷,可以阻止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防止由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过程。
3. 抑制凝血酶的作用:如替罗非班等GP IIb/IIIa拮抗剂,能够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IIb/IIIa复合物,阻止纤维蛋白原与之结合,从而抑制最终的血小板聚集步骤。

通过上述机制,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有高风险的人群来说,如冠心病患者、近期发生过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接受过支架植入手术的个体。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评估患者的获益与潜在风险,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西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280

查看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