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这种疾病的发生往往涉及到气血两虚、骨髓生化之源不足的问题。
1.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肾精充足是造血功能正常的基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多见肾阴虚或肾阳虚的表现,导致骨髓空虚,不能产生足够的血液以供身体需要。
2. 脾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脾虚则运化失常,无法有效转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来补充血气,从而影响到红细胞的生成和质量。
3. 肝藏血,调节全身气血运行,并且与肾同源,有“肝肾同治”之说。当肝功能失调时,不仅会影响血液的质量,还可能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贫血症状。
因此,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中医强调从调补肾气、健脾益气和疏肝理气等方面入手,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恢复骨髓造血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