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在中医学中没有直接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可以归属于“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中医治疗冠心病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舌象、脉象等因素进行辨证分型,常见的分型有以下几种:
1. 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胸闷、心前区疼痛如刺或绞痛,固定不移,情绪波动时加重,伴有胸胁胀满,善太息,舌质暗紫或见瘀斑,脉弦涩。
2. 痰浊阻络型:常见症状包括胸部憋闷不适,痛感重而持续,形体肥胖,常有恶心、纳呆、口粘腻,舌苔白厚腻,脉滑。
3. 气虚血瘀型:患者多表现为胸痛隐隐,遇劳则发或加重,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心悸汗出,舌质淡暗或有齿痕,脉细弱无力。
4. 阴阳两虚型:此类型为病程较长的冠心病患者所特有,表现为心痛反复发作,形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夜间尤甚,小便清长,大便秘结或溏薄,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5. 心肾阳虚型:以畏寒肢冷、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悸怔忡、夜尿频多等症状,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或微弱。
以上是冠心病在中医辨证中的常见分型,实际临床应用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