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操作中如何预防气胸发生?

在进行相关医疗操作时,为了有效预防气胸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在实施穿刺、插管等可能引起气胸的操作之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仔细评估操作的必要性和风险性。对于有肺大泡或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应特别谨慎。
2. 正确选择穿刺点与路径:确保熟悉解剖结构,避免损伤肺组织。例如,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推荐使用锁骨下入路而非颈内静脉入路以减少气胸的风险;在胸腔穿刺或肺活检时,应避开肋间隙的上缘和靠近心脏的大血管。
3. 操作轻柔准确:操作过程中动作要平稳、缓慢且精确,切勿粗暴。使用最小号针头,并尽量减少反复尝试次数,以防多次穿刺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加剧。
4. 实施实时监控: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进行定位和监测,这样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针尖位置及移动情况,大大降低了误伤肺部的可能性。
5.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操作完成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态、心率变化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如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处理并考虑是否发生了气胸。
6. 做好充分准备和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正规的技能培训,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也要熟悉各种急救措施和技术,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医疗操作而导致气胸的风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中西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2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