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如何通过脉象辨识阳明病?

在中医理论中,阳明病是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根据《伤寒论》等经典文献记载,阳明病主要分为经证和腑证两大类,其脉象特征也有明显的区别。
1. 阳明经证:此为邪气初入阳明经络的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身热、汗出、口渴等症状。在脉诊上,常表现为滑数有力之脉。其中,“滑”指脉来往流畅,有如珠走盘的感觉;“数”则表示脉搏频率加快,超过正常范围(成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60-100次);“有力”说明脉象充实而强劲。
2. 阳明腑证:当病邪深入阳明胃肠道时,则形成腑实证。此时患者可能出现大便秘结、腹满硬痛等严重症状。在脉诊方面,可以见到沉迟或弦紧的脉象。“沉”表示按之始得,反映疾病已深;“迟”指脉搏跳动缓慢,少于每分钟60次;“弦”则形容脉管紧张如弓弦状;“紧”意味着脉势拘急不柔和。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需结合患者的四诊信息(望、闻、问、切)进行全面分析,并非仅凭单一的脉象就能准确判断是否为阳明病。此外,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脉象也可能有所调整,因此动态观察患者的整体状况对于正确辨证施治至关重要。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实际工作中,除了掌握上述中医理论外,还应熟悉现代医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活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中西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2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