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理论中并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名称,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症状特点,可以归属于“头痛”、“眩晕”、“心悸”等范畴。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复杂多样,主要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血两虚等因素有关。
1. 肝肾阴虚:长期情绪波动大或过度劳累可导致肝肾功能失调,出现阴液亏损,进而引发血压升高。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2. 肝阳上亢:情志不遂、饮食不当等均可引起肝火旺盛,使肝阳过盛而上扰清窍,造成头部胀痛、面红目赤等现象。
3. 痰湿内阻:过食肥甘厚味或体质偏胖者易生痰湿,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脉络不畅,血压升高。常见症状有胸闷腹胀、肢体沉重感等。
4. 气血两虚:长期慢性疾病消耗或者脾胃功能不佳引起气血生成不足,不能滋养全身组织器官,使血管弹性降低,从而出现高血压。患者常感到乏力倦怠、面色苍白等症状。
以上是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理论中的主要病机概括,但具体到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时需要结合个人体质和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