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尿路感染(UTI)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由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解剖结构的改变,使得她们更容易受到尿路感染的影响。尿路感染可以分为下尿路感染和上尿路感染,其中以膀胱炎最为常见。
在妊娠期尿路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这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大约占所有病例的75%-90%。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细菌也可能引起尿路感染,例如:
1. 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这类细菌在一些复杂性或难治性的尿路感染中较为常见。
2. 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克雷伯氏菌也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尤其是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
3. 变形杆菌属(Proteus):变形杆菌能够产生脲酶,这有助于它们在泌尿系统内生存并引发感染。
4. 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等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也可能成为病原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使用导尿管或存在泌尿系统异常的患者中,还可能检测到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以及一些真菌(如白色念珠菌)作为感染源。对于妊娠期女性来说,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非常重要,以避免对母体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遵循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