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在中医中通常被归类为“瘛疭”或“瘛疭瘛疭”范畴,但更常见的是将其与“肝风内动”、“痰火扰心”等病机联系起来。具体来说,中医认为抽动障碍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1. 肝主疏泄: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当情志不遂或先天禀赋不足时,可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进而化火生风,出现肢体抽动、躁动不安等症状。
2. 脾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饮食不当、劳倦过度,则易伤及脾胃,导致水湿内停,聚湿成痰,上扰心神,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
3. 肾藏精: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若肾气不足,脑髓失养,则可出现智力低下、动作笨拙等症状。
治疗方面,中医主张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多种方法综合调理。例如,针对肝风内动者可用平肝息风之品;对于痰火扰心则需清热化痰安神;而肾虚所致的抽动障碍,则应补益肝肾以固本培元。
此外,在日常调护上也应注意合理膳食、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