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医中,鼓胀通常被称为腹水,是一种病理状态,表现为腹部异常积聚液体。这种情况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肝硬化、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下面将从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三个方面简要介绍西医对鼓胀(腹水)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1. 病因: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导致腹水的主要因素有:
-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肝脏功能受损,门静脉压力增高,血浆蛋白减少,使得液体容易渗出至腹腔。
- 心血管系统问题:比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升高可促使体液从毛细血管漏入组织间隙和腹腔内。
- 肾脏疾病:例如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大量蛋白尿造成低蛋白血症,从而引起腹水形成。
2. 临床表现:腹水的典型症状包括腹部膨胀、体重增加、呼吸困难(由于膈肌受压)、下肢水肿等。体检时可能发现移动性浊音阳性,以及腹部触诊有波动感。
3. 治疗:
- 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对于肝硬化引起的腹水,应积极控制病毒性肝炎、戒酒等;如果是心力衰竭,则需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
- 利尿疗法:通过应用利尿药物来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少腹水量。常用的有利尿剂包括呋塞米和螺内酯等。
- 限制钠盐摄入:建议患者每日食盐量不超过2-3克,以降低水钠潴留的风险。
- 腹腔穿刺放液:当大量腹水导致严重不适或并发症时,可通过此方法迅速缓解症状。但需注意预防感染及防止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
总之,在西医体系中,治疗鼓胀(腹水)的关键在于明确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同时,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还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