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在中医学中并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可以将其归类于“关格”、“癃闭”等范畴。中医认为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急性肾损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辨证分型:
1. 湿热蕴结:表现为尿少或无尿,小便短赤,口干苦粘,身重困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八正散加减。
2. 瘀血阻络:患者可见尿色深如浓茶,甚至夹有血块,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黯或见瘀斑,脉涩。治疗上应活血化瘀,可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
3. 气阴两虚:主要症状为尿量减少,神疲乏力,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胖有齿痕,脉细弱。治法宜益气养阴,可选用参芪地黄汤等方剂。
4. 脾肾阳虚:出现小便不利,浮肿明显,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腹胀纳呆,大便溏泄,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治则温补脾肾之阳,可用真武汤合实脾饮加减。
以上为急性肾损伤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治疗方法概要,在实际临床应用时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