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哮喘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哮病”或“喘证”的范畴,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根据患儿的不同临床表现,中医将小儿支气管哮喘辨证分型为以下几种:
1. 风寒束肺:表现为咳嗽、喉间痰鸣、呼吸困难,伴有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2. 痰热壅肺:以咳喘气促、喉中痰声漉漉、口渴喜冷饮为主要特征,常伴见面赤身热、大便秘结等症。舌质红,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3. 肺脾气虚:患儿平素体质虚弱,易感外邪,哮喘反复发作,表现为咳嗽无力、声低息短、动则喘甚,食少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润,脉细弱。
4. 肾不纳气:久病及肾,出现呼多吸少、腰膝酸软、夜尿频数等症,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5. 气滞血瘀:哮喘持续时间较长,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胸闷憋气、疼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等症状。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腻,脉弦涩。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的方法来确定最合适的辨证分型,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