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肝炎,在中医理论中,可以归属于“黄疸”、“胁痛”、“瘟疫”等范畴。在中医看来,此病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导致湿热内蕴,进而影响肝脏功能,出现一系列症状。
1. 黄疸: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表现为皮肤、眼睛黄染,小便色深等症状,在中医中被认为是湿热之邪侵袭脾胃和肝胆所致。治疗上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
2. 胁痛:部分患者会感到右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这在中医里认为是由于肝气郁结或者湿热阻滞经络引起。治疗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清化湿热等。
3. 瘟疫: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病毒性感染可视为外感时行之毒邪侵袭人体所致的疾病,故也可归入瘟疫范畴。此时治疗需要结合解表散邪与内调脏腑功能。
在具体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的中药方剂配合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同时,在现代医学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支持性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