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中医称之为“疫痢”或“湿热痢”,是由志贺菌属(Shigella)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
1. 粪-口途径:这是细菌性痢疾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食物、水源或者手部,其他人摄入这些被污染的物质后即可感染。例如,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人们食用未经充分清洗的生蔬菜水果,饮用未煮沸的水等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2. 接触传播:与患者密切接触也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如家庭成员、托幼机构儿童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通过玩具、餐具等)。
3. 飞沫传播:虽然相对少见,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排便时产生的气溶胶颗粒亦可携带病原体,近距离呼吸吸入后有感染风险。
4. 昆虫媒介:苍蝇等昆虫可以作为机械性携带者,在污染的食物和饮水间移动,从而成为潜在的传播媒介。
因此,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勤洗手、饮用安全水、彻底煮熟食物、妥善处理排泄物等。在中医理论中,则强调调养脾胃、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