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简称“中毒型菌痢”,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由志贺菌属(Shigella)感染引起。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视角下,虽然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但都认同志贺菌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微生物。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志贺菌有多个血清型,包括A群(福氏志贺菌)、B群(宋内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和D群(痢疾志贺菌)。其中,D群的痢疾志贺菌是引起中毒型菌痢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这种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污染的食物或水、不洁的手以及苍蝇等都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在中医理论中,并没有“志贺菌”这一具体概念,但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可以将其归类于“湿热疫毒”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外感时邪(如暑湿)、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导致体内正气不足,湿热疫毒乘虚而入,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治疗中毒型菌痢时都会强调及时有效的抗菌治疗和对症支持疗法。同时,中医药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使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的中药方剂等。因此,在实际诊疗过程中,结合中西医疗法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