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对于股疝这一疾病的认识,不仅包含了现代医学对解剖结构异常和腹压增高等因素的解释,还融入了中医理论对其病因病机的独特理解。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股疝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疝气”属于“少腹痛”、“阴囊肿大”等范畴,其主要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情志不畅:长期情绪抑郁或焦虑,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影响下焦功能,造成局部气血凝滞,形成疝块。
2. 脾胃虚弱:饮食不当、劳倦过度等因素损伤脾胃,使中气不足,脾失健运,则不能固摄清阳于上,浊阴不降反升,亦可致病。
3. 肾虚寒湿: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加之久居湿地、涉水受凉等外感寒湿之邪,损伤肾阳,导致下元虚冷,气化无力,寒湿凝滞于少腹部,阻碍气血流通而发病。
4. 劳伤过度:长期重体力劳动或者突然剧烈运动,使腰部及下肢肌肉筋膜受损,加之腹压增高,促使脏器脱垂至股管形成疝块。
5.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外界环境因素侵袭人体,特别是寒湿之邪易伤及下焦,引起气血运行障碍,从而诱发或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在中医理论中,股疝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涉及多个脏腑功能失调以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调和肝脾肾三脏机能,促进气血畅通,增强机体正气,以达到治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