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对于猩红热这种疾病,中医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解释。根据中医理论,猩红热的病因主要与外感风热邪气有关。具体来说:
1. 外感风热:中医认为,猩红热是由于小儿体质较弱,卫表不固,易受外界风热之邪侵袭所致。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其他邪气相兼而发病,如与热邪合则发为热证。当小儿感受外来的风热邪气后,可出现发热、咽喉红肿疼痛等症状。
2. 肺胃蕴热:中医还认为,猩红热的发生与内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特别是肺和胃的蕴热。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若肺中积热,则易从口鼻而出,表现为咽痛、咳嗽等症;胃为水谷之海,其气以下行为顺,若胃中有热,则可上熏咽喉,引起红肿疼痛。
3. 气血两燔:随着病情的发展,风热邪气深入体内,可导致气血两燔。血分受热则见皮肤出现弥漫性鲜红色斑疹,即典型的猩红热皮疹;气分受热则表现为高热、口渴等症状。
4. 毒邪内陷: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风热邪气未能迅速解除,则可能转化为毒邪,进一步损伤脏腑功能,导致病情加重。此时可见到更为严重的症状,如持续高烧不退、皮疹颜色加深等。
综上所述,在中医看来,猩红热的发生是由于外感风热邪气引起,并可进一步影响肺胃功能,乃至气血两燔和毒邪内陷的过程。因此,在治疗时应以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为主,同时注意调护脾胃,增强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