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存在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对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高血压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感,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鼻出血等症状。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等急性高血压危象的表现。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脏、脑血管、肾脏等靶器官损害,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胸痹”等范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质差异,可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型、痰湿内阻型、气血两虚型、阴虚阳亢型等多种证候类型。其中,肝阳上亢型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痰湿内阻型则可见头重如裹、胸闷恶心、肢体沉重;气血两虚型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失眠为主诉;阴虚阳亢型多有五心烦热、盗汗、口干舌燥等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时,不仅关注血压水平的控制,还重视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汤剂或针灸等方法调节机体功能,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及西医药物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