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被称为“关格”、“尿闭”或“水肿”等。其病机复杂多变,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肺失宣降: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且肺与大肠相表里。当外界邪气(如风、寒、湿等)侵袭人体时,首先影响到肺的功能,导致肺失宣降,不能正常调节水液代谢,从而引起体内水液停滞,上逆或下注,形成水肿。
2. 脾不健运: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饮食不当、劳倦过度等因素损伤脾胃,则脾气虚弱,无法有效运输和转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水分,造成湿浊内生,影响其他脏腑功能,尤其是对肾脏的影响更为明显。
3. 肾元不足: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亦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若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伤肾或年老体衰等导致肾气虚弱,则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温煦和固摄作用,使体内水分运行失常,出现尿少甚至无尿等症状。
此外,在急性肾损伤的过程中,还可能伴有血瘀、湿热等因素的参与。如血瘀可阻碍气血流通,加重肾脏负担;湿热则能进一步损害脾胃功能,导致水液代谢更加紊乱。因此,在治疗上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法,并兼顾调养肺脾肾三脏,以达到恢复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