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是一种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提前采集并储存,或在手术过程中回收患者的失血,以备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的技术。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免疫反应和传染病风险,但同样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1. 感染:虽然自体输血减少了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传播的风险,但在血液采集、储存及处理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感染。如采血器具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污染;在开放性创伤手术中回收血液时,若伤口有污染,则可能将污染物一同回输给患者。
2. 血液凝固:长时间保存的自体血可能会出现凝块形成,尤其是在使用抗凝剂不足的情况下。输注含有大量微小凝块的血液可能导致微循环障碍或重要器官栓塞。
3. 溶血反应:如果储存条件不当(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或者在处理过程中对红细胞造成机械性损伤,均可能引起溶血现象。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4. 低体温症:大量快速输注低温保存的自体血液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症状,影响凝血机制和心脏功能。
5. 空气栓塞:在采血或回输过程中若操作不慎,可能会有空气进入血管内形成气泡,引发肺动脉高压甚至心搏骤停等严重后果。
6. 其他:包括过敏反应、容量过载等问题。尽管自体输血相对安全,但仍需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合理规划采血量与速度,并密切监测患者状态以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