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血液进行输血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传染性疾病风险和免疫反应。根据不同的采集和处理方式,自体输血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术前自体采血:这是指在手术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从患者体内采集一定量的血液并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本人。这种方法适用于预计出血量较大、但没有急性贫血或心血管疾病的择期手术病人。
2. 急性等容性稀释:术前通过静脉输液(如晶体液或胶体液)来增加血容量,同时从患者体内抽取一部分血液保存起来备用。这样可以在不影响组织灌注的情况下减少术中实际流失的红细胞数量,并在必要时将预先采集好的自体血回输给病人。
3. 术中回收式输血:手术过程中使用专门设备收集患者的失血,经过过滤、洗涤等处理后立即重新输入体内。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创伤性大出血或需要大量输血的心脏外科手术等情况。
4. 延迟性自体输血:对于慢性贫血患者或者预计未来可能需要输血治疗的病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进行多次少量采血,将血液冷冻保存,待日后需要时再解冻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对异体血的需求,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以上就是关于自体输血的主要类型介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