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中的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内的ALT和AS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AST水平升高。在各种肝脏疾病中,血清ALT、AST升高的情况最为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
1.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等病毒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炎,是导致ALT和AST升高的最常见原因。其中,乙肝和丙肝尤其容易引起长期的肝脏损害,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2. 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当肝脏内积聚过多脂肪时,也会损伤肝细胞,导致ALT、AST升高。
3. 自身免疫性肝炎: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使血清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
4. 药物或毒物所致的肝损害:许多药物和化学物质都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ALT、AST升高。例如某些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等。
5. 其他原因如胆道阻塞、肝硬化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等也可引起转氨酶水平上升,但通常伴随其他特异性指标的变化。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结合病史、体征以及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如B超、CT、MRI、肝脏活检等)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除了采用现代医学手段外,还可以考虑运用中医药物或针灸疗法以促进肝功能恢复和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