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初级中药士考试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健脾消食:
健脾丸
【方源】《证治准绳》
【组成】白术二两半(75g)白茯苓二两(60g)木香黄连甘草各七钱半(各22g)人参一两五钱(45g)陈皮砂仁神曲麦芽炒山楂山药肉豆蔻各一两(各30g)(★)
【用法】共为细末,糊丸或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脾虚食停,郁而生热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消食止泻。方中茯苓、白术重用以为君,意在着重健脾渗湿止泻。臣以山楂、神曲、麦芽,消既停之积;人参、山药补气健脾止泻,益增君药之功。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和胃,醒脾化湿,使补而不滞;肉豆蔻温涩,合山药以涩肠止泻;黄连清热燥湿,正可清解积久所郁之热,皆为佐药。甘草补中和药,以为使药。全方补重于消,食消脾自健,是为“健脾丸”之旨。
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方源】《兰室秘藏》
【组成】枳实黄连各五钱(各15g)厚朴四钱(12g)半夏曲人参各三钱(各9g)干生姜麦芽曲白术白茯苓炙甘草各二钱(各6g)(★★★★)
【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g,饭后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亦可改为汤剂,水煎服。
【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脾胃素虚,升降失司,寒热互结,气壅湿聚所致。治宜行气健脾,调解寒热。方中枳实行气消痞,为君药。厚朴行气除满,为臣药。黄连清热燥湿,半夏曲散结和胃,干姜温中祛寒,三味相伍,辛开苦降,助枳实、厚朴行气消痞;麦芽消食和胃;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祛湿,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方中枳实、厚朴用量独重,且黄连用量大于干姜,故本方消重于补、清重于温,病属实多虚少、热多寒少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