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索引: 
1.【问题】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问题】中药配伍与用药禁忌。 
3.【问题】基础知识《中药学》——第一、二单元题目演练。 
具体解答: 

(3)升降浮沉 
1)与四气五味的关系:辛甘为升浮;酸苦咸为沉降; 
2)与药物质地的关系: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3)与临床用药的关系: 
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 
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 
病势上逆者——选择沉降类药物; 
病势下陷者——选择升阳举陷的升浮类药物。 
总结为:顺其病位,逆其病势。 
(4)归经 
归经理论是通过脏腑辨证用药,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1)羌活——治太阳经头痛; 
2)葛根——阳明经头痛; 
3)柴胡——少阳经头痛; 
4)吴茱萸——厥阴经头痛; 
5)细辛——少阴经头痛。 
(5)毒性 
2.【问题】中药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配伍:[医学教育网原创] 
1)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如独参汤。 
2)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的功效。(夫妻关系) 
例如:麻黄配桂枝、知母配贝母、陈皮配半夏等。 
3)相使: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例如:黄芪配茯苓、大黄配芒硝、枸杞子配菊花等。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例如:半夏畏生姜、甘遂畏大枣、熟地畏砂仁、常山畏陈皮等。 
5)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例如:羊血杀钩吻毒、金钱草杀雷公藤、麝香杀杏仁毒、绿豆杀巴豆毒等。 
6)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医学教育网原创] 
例如:人参恶莱菔子、生姜恶黄芩等。 
7)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例如:甘草反甘遂、贝母反乌头等。 
总结:相须、相使——增效; 
相恶——减效; 
相反——增毒; 
相畏、相杀——减毒; 
中药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硫黄畏朴硝)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巴豆畏牵牛)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官桂畏赤石脂)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2)妊娠用药禁忌 
3)饮食禁忌[医学教育网原创] 
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 
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 
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 
丹参、茯苓、茯神忌醋; 
土茯苓、使君子忌茶; 
薄荷忌蟹肉;蜜反生葱;柿反蟹。 
3.【问题】第一、二单元题目演练。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治疗宜升浮 
B. 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治疗不宜升浮 
C. 病势下陷者,治疗不宜升 
D. 病势上逆者,治疗宜降 
E. 对于复杂的病情可以采用升降浮沉并用的方法 
【答案】 C[医学教育网原创] 
【解析】 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而不宜沉降;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而不宜升浮;病势上逆者,宜降而不宜升;病势下陷者,宜升而不宜降。对于病情复杂的病证,还可以采用升降浮沉并用的用药方法,能够起到相反相成的治疗效果。 
2)人参与莱菔子同时服用,莱菔子可以降低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 
A. 相须 
B. 相使 
C. 相杀 
D. 相畏 
E. 相恶 
【答案】 E[医学教育网原创] 
【解析】 人参恶莱菔子。人参与莱菔子同时服用,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即莱菔子破坏了人参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恶。 
医学教育网初级中药士:《答疑周刊》2017年第3期下载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