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在医院内的正确储存和保管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安全,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储存和保管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类存放:根据药品的性质、剂型及保存条件的不同进行分类存放,如固体药与液体制剂分开;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等。
2. 温湿度控制:大多数药物需要在干燥通风且温度适宜的地方保存。一般而言,常温下储存的药品应放置于10-30℃环境;需冷藏保管的则要置于2-8℃冰箱中,并定期检查温湿度计确保其准确性。
3. 避光防潮:许多药物对光线敏感或容易吸湿变质,因此需要避光保存并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可以使用遮光容器或者将药品放在不透光的柜子里;同时在药库内放置干燥剂以维持适宜湿度。
4. 安全管理:对于毒麻精放等特殊管理类别的药物应设立专门区域或专柜加锁保管,并严格执行双人双锁制度及出入库登记。所有药品都应当定期盘点,确保账物相符。
5. 有效期监控:对库存药品的有效期进行严格跟踪和记录,优先使用接近失效期限的批次,避免过期浪费。
6. 标签标识清晰:每种药品都应该有明确的标签,注明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对于需要特别注意保存条件的药品还应在标签上予以说明。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保证医院内药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