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类药物,如华法林,是一类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它们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脏中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 和 X)的合成来发挥抗凝效果。
具体来说,香豆素类药物与维生素K竞争性地结合到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上,阻止了维生素K从其环氧化物形式被还原为氢醌形式。而只有氢醌形式的维生素K才能参与凝血因子前体蛋白的γ-羧化反应,使之成为有活性的凝血因子。因此,香豆素类药物通过抑制这个过程减少了功能性凝血因子的数量,从而延长了血液凝固时间,达到抗凝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的作用是间接的,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已经形成的凝血过程中,而是影响新的凝血因子合成。此外,由于它们对已有的活性凝血因子没有直接影响,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观察到药效(通常为1-3天),并且在停止用药后,随着体内剩余凝血因子逐渐耗尽,其抗凝作用也会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