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黄芪在补虚中如何应用?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属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耆或膜荚黄耆的干燥根。它性温、味甘,主要归肺、脾经。黄芪具有良好的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在中医中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虚证。
1. 补气升阳:对于因脾气虚弱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黄芪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例如与党参、白术等药物合用,加强补益效果。
2. 固表止汗:适用于自汗(无明显原因的多汗)、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等情况。黄芪能够固摄肌表,减少异常汗出,常与其他收敛止汗药如浮小麦、龙骨等配伍使用。
3. 利水消肿:对于脾虚引起的水肿或慢性肾炎患者出现的轻度浮肿,黄芪有助于健脾利湿,减轻症状。可与茯苓、泽泻等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
4. 托毒生肌:在治疗疮疡久不愈合或者术后伤口恢复缓慢时,黄芪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过程。通常会配合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药材共同使用。
5. 增强免疫力:现代研究发现,黄芪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于体弱易感人群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作为日常保健用药,单独服用或与其它补益药品如人参、枸杞子等结合。

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剂量,并注意与其他药物的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在使用黄芪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比如湿热内盛者不宜单用大量黄芪。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480

了解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