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番泻叶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
【产地分布】原产于东非。在印度及巴基斯坦有大量栽培。我国云南也有小量引种栽培。
【采收加工】春季花开时采收,除去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狭叶番泻: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厘米,宽0.4~2厘米,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全缘。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尖叶番泻: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归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泻热行滞,通便,利水。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润下药。
【化学成分】狭叶番泻叶含番泻甙A、B C、D,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3-甲基-8-申氧基-2-乙酰基-1,6-萘二酚-6-O-β-D-葡萄糖甙,小叶中含山奈酚。尖叶番泻叶含番泻甙A、B、C、D,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嫩叶中含山奈酚。此外,同属植物耳叶番泻叶含花白甙,树皮含多酚氧化酶。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