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山药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茎。
【产地分布】生于向阳山坡林边或灌丛中,常有栽培。主产河南、陕西等地。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药材性状】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厘米,直径1.5~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粘。光山药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厘米,直径1.5~3厘米。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内服煎汤。用治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治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化学成分】含多巴胺、山药碱、槭素Ⅱ、豆固醇、胆甾醇、盐酸山药碱、麦角甾醇、奎宁酸、菜油甾醇、胆固醇、薯蓣皂苷元、尿囊素、菜油固醇、二十六酸、β-谷甾醇;另含游离氨基酸,淀粉、鞣质、粘液质、糖蛋白、多酚氧化酶等成分。
【使用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慎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